全國人大代表張贇:完善代表接訪製度 助推“民聲”落地辦好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高焓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建築工程質量與安全中心副主任張贇更忙碌了。
一年來,張贇接到了不少群眾的來信與來訪。結合過去的履職經曆,張贇今年擬提出建議,完善人大代表接待群眾來信來訪的製度,讓“群眾心聲-代表接訪-相關部門反饋”的閉環運行更順暢、更完整,以推動民生實事高效落地。赴京前夕,她還想再走進人大代表聯絡站,多聽聽居民和村居工作人員的想法,進一步優化這一建議。
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2024年,在現場聆聽政府工作報告時,張贇留意到“推動解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這項工作位列其中。作為住建領域的工作者,張贇對此感觸很深——從2020年開始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既是她的日常工作,也與她作為代表的履職行為息息相關。
張贇掛鉤的人大代表聯絡站位於老城區,居民們反映的問題絕大多數與居住環境相關。自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啟動以來,張贇所在轄區已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00多個,惠及居民近6萬戶。
張贇記得,有一次在人大代表聯絡站時,經常來反映問題的兩位老人早早就到了。她們此行不是為了反映問題,隻是想邀請代表們看看小區改造後的樣子——小區鋪上了瀝青路、人行道加鋪了透水磚,新設計的活動空間可以跳廣場舞,加裝電梯讓腿腳不便的老人出行更便利了。這一幕,令她真切地感受到,老舊小區改造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加裝電梯。”張贇說,如今她最放心不下的是仍在推進中的個案。她舉例稱,有的樓棟中,個別住戶對加裝電梯的態度模棱兩可,這讓支持加裝電梯的居民以及有關部門找不到促成加裝電梯的“抓手”。她希望,在新的一年裏,這些樓棟的電梯加裝工作能更順利些。
呼籲完善接訪反饋“閉環”
對張贇來說,群眾的信任非常珍貴。有的居民時不時就會到居委會反映“小事”,若是遇到“大事”,居民和居委會就與張贇聯係,大家約好時間到人大代表聯絡站來聊。“我覺得很欣慰,群眾對於身邊事不是冷漠的,他們對社區、對社會有熱情,希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讓社會變得更好。”
除了在人大代表聯絡站當麵傾聽居民的心聲外,張贇還收到不少居民主動反映“民聲”的來電和來信。在處理這些事項時,張贇也有“煩惱”——群眾反映的問題應該提交給什麽部門?相關部門應該如何辦理並給予反饋?基於這些反饋,群眾和人大代表如何進一步“追問”?
張贇介紹說,在人大代表聯絡站麵對群眾時,群眾、人大代表和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在場,相關部門在現場回應之後,還會以書麵形式答複,並征求代表和群眾的意見、滿意度,形成了完整的閉環。
可當張贇處理在人大代表聯絡站之外接到的來信來訪時,她覺得這一“閉環”有待完善。據她介紹,有的事項她會通過市人大來交辦,有的事項涉及自己相熟的部門,她就會直接與相關部門溝通。去年,對於部分事項,張贇雖然收到了相關部門的來電答複,但當張贇提出需要書麵答複以便更好地將信息反饋給群眾時,進展卻不夠順利。
“有的工作人員會提出,沒有相關規定要求自己回應交辦事項時一定要通過書麵方式進行答複。”在張贇看來,群眾因為信任人大代表,所以會實名、詳盡地反映問題。如果群眾能收到更為正式的書麵回複,既有助於群眾理解複雜事項辦理的來龍去脈,又能體現相關部門對群眾訴求的重視。
基於去年的履職經曆,今年,張贇計劃提出建議,完善人大代表接待群眾來信來訪製度,讓接訪反饋“閉環”更完整。在實際工作中,張贇知道不少具體的工作會落在村居一線工作人員的肩上,但限於職權、資金和人力,僅憑村居一級難以完全辦好群眾反映的事項。在此次進京前,張贇還想再和村居的工作人員多聊聊,聽聽他們的建議,讓這一建議更完善。
編輯:鄭健龍